老战友俱乐部

                                                                                                                                                                                                                                                                                                                                                                     记得常回家看看!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早睡、多喝水、少生氣‧簡易秘方增強氣血


生氣會大量消耗人體資源,浪費氣血能量。當人想生氣時,趕緊喝幾口水,就有阻於發脾氣;而水可幫助排掉身體的毒素,一舉數得。
中醫認為,氣血是健康之本,是精、氣、神的源頭,氣血調和,健康無礙。反之,氣血紊亂或虧虛,健康就會出現各種症狀,疾病纏身,甚至提早老化。而生活習慣規律與否,飲食、體質、情志和生活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氣血盛衰,不得不慎。中醫師羅明宇強調,生氣會大量消耗人體的資源,浪費氣血能量。當人想生氣時,趕緊喝幾口水,就有阻於發脾氣;而水可幫助排掉身體的毒素,一舉數得,另一個能提昇氣血的方法是早睡,身體才有足夠時間修復。
他解釋,從現代醫學來看,人發脾氣會使身體分泌腎上腺素來應急,這等於為身體製造毒素。相反的,當人感到快樂時,身體分泌的是血清素,對身體有益。由此可見,人還是要懂得控制情緒,少發脾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誘發疾病。
學貫中西醫的他覺得,很多人習於與他人比較各方面,好像財富、地位、權勢等。其實,我們要比較的是“比誰健康而非比較誰賺很多錢",因為無論我們累積多少財富,沒有健康就等於零。因此,從古至今,如何養生成了當前急務,而中醫藥的優勢就是“治未病",意思是說,在疾病還沒來臨之前先預防。至於中醫如何看診則會考慮很多方面,包括個人體質和生活習慣如何,才針對個人的情況和條件決定治療方法,屬於“個體化"診治,療效就突顯。
中醫藥養生可治未病
現年47歲的他表示,身體出現的各種症狀都顯示我們的健康指數如何。
比如人在大白天打哈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缺氧,得多做深呼吸運動,就不會想睡覺。另一個症狀是小便黃濁或口渴表示我們喝的水量不足,必須及時補充水份,而當人感到疲累時,眼睛是首當其衝的器官,會感到乾澀、視物糢糊等,這提醒我們要休息。然而,很多人對此不以為意,繼續埋頭苦幹,造成積勞成疾,出現不少的後遺症。
來自台灣的他在題為《現代養生法》講座上披露,普羅大眾要保有健康的另一個方法是不喝冰飲,不吃冰。中醫覺得,冰會降低體溫,使濕、寒邪有機可乘,故是養生的大忌。再者,冰是影響新陳代謝的元兇,對身體無益,應儘量避免。
羅明宇說,現代人每天吃四餐,即早、午、晚和宵夜。他建議,我們應是早、午和晚餐,另一餐則是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無論是原地踏步、慢跑或騎單車等都行,最重要的是有運動。此外,人每天盡可能曬太陽5至15分鐘,有助預防骨質疏鬆症和協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
當問及男性能否服用四物湯(含當歸、川芎、熟地和芍藥)時,他說,血虛的男性可服用,有補血之功。
晚上11點前須入睡
在中醫理論裡,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相依相附,即氣以生血,血以養氣,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換句話說,氣得到血的營養才能發揮氣的氣化作用。早睡,就是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不僅能夠增強氣血,也是保持氣血調和的方法之一,簡單實惠。
中醫師羅明宇認為,一個人每天至少要睡6至8小時,身體才有時間修復。
中醫就有“夜臥血歸肝"之說,意即當人躺下來時,全身的血液都回歸到肝臟,使其能進行解毒和儲存部份血液。
當身體各部位需要血液時,又能及時運行血液到相關部位,方可保持相關部位運作正常。例如肝主目,肝血充沛,視物清晰,反之則不然。
在中醫理論中,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膽經值班,也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段。凌晨1點到3點則是肝經當班,養肝血的時間。如果人在這時候都不睡覺,時長日久,就會影響健康。
他提醒,現代人有個通病是一有消化不良、便秘等毛病就會自行買藥吃,這是有待商榷的做法。因為沒有經過醫生或中醫師的監督,容易服藥過量而傷及肝臟功能,得不償失。他促請民眾應在確診和醫生或中醫師的監督之下服藥。
他提及,很多在成長發育期的孩子要長高的密訣之一也是睡覺,這說的是他們可在晚上9點入睡,就能幫助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因為晚上9點至12點為身體分泌生長激素的黃金時段,現代臨床研究也證明這個道理。另外,他們不要吃甜食、彎膝跳繩,即像打籃球投籃那樣跳繩,可防膝蓋受傷,亦是增高之法。
皮膚須保持乾爽
中醫師羅明宇指出,中醫認為,肺主皮毛,人的皮膚情況如何也可反映我們的五臟六腑的健康指數。通常皮膚要保持乾爽,不能濕粘粘,即使身處在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也不例外。因為皮膚的毛囊有細菌,會分泌油脂,若沒有適時擦拭皮膚,保持皮膚衛生就會使毛囊阻塞,引發皮膚病如濕疹、香港腳、汗斑等。
他舉例說,青少年臉部長痘痘的部位顯示其身體的某個系統或部位有狀況,要對症採取方法調理解決。例如額頭兩目之間長痘痘顯示腦神經衰弱要多休息。額頭印堂處是心火旺,心肺功能不好,得多喝水。下巴是內分泌失調,多與腎有關。鼻子和嘴唇週圍是消化系統失調等等,均要費時調理扳正為宜。
按摩穴位舒緩不適
中醫師羅明宇說,當身體出現一點症狀時,可經按摩穴位來緩和不適,不一定要求診、驗尿或驗血。比如我們感到頭部不適或頭痛時,可以按摩枕骨穴、風池穴、合谷穴和肩井穴等穴位。此外,我們平時能夠每天敲打膽經和按摩心包經也是良好的保健方法,前者能協助身體排毒,後者則可紓解壓力,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一些調節作用。
枕骨穴
位置:位於耳後乳突的後上方
功效:降濁祛寒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等症。
風池穴
──位於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壯陽益氣。
──感冒、頭痛、耳聾、目赤痛、頸項強痛、頭重腳輕等症。
合谷穴
──位於食指關節的後方橈側。
──清利頭目、止痛。
──五官疾病、牙痛等症。
肩井穴
──位於肩部最高處,即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
──疏導水液。
──頭肩酸痛、手臂不舉、中風等症。(光明日報/良醫‧報道:黃秀儀)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