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俱乐部

                                                                                                                                                                                                                                                                                                                                                                     记得常回家看看!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选择富足:先分配后花费(下)——颠覆传统的理财方案

上期提要,一般的传统理财方案都是倾向于于以“钱”为本,以数字为导向。
当我经历收入越来越高,钱却越来越不够用的日子,也察觉到周遭的人事物,我开始意识到财务问题其实并不单是因为金钱引起,人为的因素更为重要。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到没有人能够确保自己永远有足够的金额来盲从跟风,但人人却有绝对的选择权来确保在能力范围内消费。
若是如此,与其强逼自己赚更多钱来达到消费所需,不如根据收入来分配消费事项。因此,“先分配,后花费”的理念开始萌芽。
然而,如何划分?每个领域分配多少?我尝试寻求一些参考,却发现当时国内根本没有一个中立的方案。
一般财务规划单位都是以产品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市面上的财务规划都偏向于产品导向。此外,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与我们大相径庭,理财方案也是格格不入。
最简单的例子是:西方人在孩子的教育开支,只占家庭收入的极少数,这种情况在华人社会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后来只有以自身及为客户规划的经历为鉴,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才研发出今天的“2116先分配,后花费”理财方案。
根据此方案,无视收入多寡,都可以依据下例比率,将收入配置于涵盖我们生活中的几项重要层面:
20%经济独立的长期投资(包括11%雇员部分的公积金)
10%家庭责任:‧已婚-子女教育的长期投资‧未婚-摊还教育贷款/婚礼筹备
10%保险规划
60%基本生活开支:衣食住行、娱乐、捐款、税务此外,持有相等于3至6个月开支的备用现金。
众不同之处,是核心价值与信念:
1.以人为本
我相信“天生我财够我用”,与其和他人或社会风气相比,不如按照自身能力,分配过后有多少用多少。
別轻易相信钱不够用是收入不足,也别想奢求更多的钱能解决这问题。它的主因是选择了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消费。那是人的问题,只要做对选择,问题就不复存在。
故此,与其说开源节流,不如说量入为出。除非自觉在工作上没尽力,否则也不须强求自己赚更多钱,毕竟生命的意义并非为了赚钱。再说当你了解MonQ财富定义:财富=$(金钱的量)/支出,就会意识到更多钱未必是更有财富。
2.有远见,更全面
与被动的“先消费,后储蓄”和没有具体目标的“先储蓄,后花费”相比,“先分配,后花费”是具有远见和顾及全面的理财方案。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同时在把收入分配于:“现在用”-基本生活开支,“以后用”-保险规划、子女教育及经济独立的长期投资。分配的学问在于平衡,它除了兼顾到各层面,也避免了在单一项目过度开支。
举例说,我们不能贪图即时享受而挪用保障和子女教育的分配。这种任意妄为的做法,日后将引发严重问题,拖累家庭未来的全盘财务状况。
3.分配妥当,无需做账
收支记录只能知道“钱花在哪”,却无法确保“钱花得对”!然而“先分配”能确保“该省的一分钱也不花”,而“后花费”也在倡导“该花的一分钱也不省”。
当我们先分配好应该做的部分,接下来便可以很放心地做我们想要做的事,花起钱来干净利落,就算花完了也在所不惜,也省下了烦杂但不见好处的收支记录。
钱本来就是要花的嘛!但先要做得对,才能花得爽!
4.财务成功,人人可行
我们要接受收入因人而异的事实,纵使收入水平不一,只要按上述的百分比分配,则人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完成各方面的财务目标,最终达致经济独立。
因为“2116”所强调的是收入百分比,无论收入多少这百分比都是一致的。
也许有人会说低收入者能够分配收入如此单薄,怎么可能足够支付昂贵的医药开支?
那我也想问问自古至今,有那一位有钱人是因为付得起医药费而不必死的?再说钱买得到药物、买不到健康,而健康也是不必花钱买的。
至于“经济独立,人人可行”也已经在之前的讨论印证过了。
以此来看,不管在任何方面,只要不与别人相比,则人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在各自的范围内达成财务目标。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