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俱乐部

                                                                                                                                                                                                                                                                                                                                                                     记得常回家看看!

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

侠盗莫达清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劫富济贫的侠盗莫达清,当年他被判死刑的时候,多少人为他哭了!
大盗莫达清是七十年代罪犯的代号。当年跑意外线的记者,最忙的时刻就是追访莫达清与同党所干下的大案。 出道不足一年,莫达清干下的劫案多达卅多宗。最为轰动者,是于1975年10月26日抢劫安邦路跑马场的解款车廿多万令吉。他也曾在一天内,连抢两间银行。 周末的跑马场,人群最多,而莫达清偏偏选在这个时刻干案,胆子之大,无人出其右,同时更显得他干案的狠劲。 莫达清原名黄瑞清,1951出生于怡保路的水塘路。15岁辍学后,他在住家附近的敦依斯迈路大巴刹打工。 当年怡保路一带,龙蛇混杂,盘踞当地的360私会党,势力庞大。短短3年期间,莫达清在360私会党创出名堂后,于18岁那年,持枪干下第一宗抢劫案。 1969年是莫达清第一次疯狂干案,他的记录是干下8宗。不过,这一年的犯案生涯很快结束,他被警方逮捕后,在法庭被判坐牢7年。服刑约5年,他于1974年年杪出狱。 江湖传言,莫达清出狱后曾对家人忏悔,矢言要改过自新不再犯案。但是,怡保路的龙蛇混杂环境,令他难以全身而退。当地每次发生私会党格斗及打劫时,他是第一个被警方传召查问的人。 警方的查问,当然不会客客气气,尤其是莫达清在360私会党占有一席之地,更可况他又有犯案及坐牢的记录。即使案不是他干,但警方相信凭他的“江湖地位”,总可以从他身上,拿到一些线索吧! 莫达清对警探“找料”的方式,极度反感。案不是他干的,可是矛头却是指着他。久而久之,他终于把心一横,决定重出江湖,而且要干,就一定要干大的。 1975年中期,他与三个同党阿黄(吴清旺)、邦咯仔(马国清)及细仔(郑福来)合伙干案,几乎将整个吉隆坡翻转过来。 莫达清手上的军火,数量惊人,除了长枪短枪十多廿枝之外,尚有手榴弹至少5粒,子弹上千粒。这些军火是莫达清等人打劫马场后,利用所分得的赃款从泰国购入。 莫达清的干案新闻,时常上报,而且一宗比一宗猖獗。他的名堂更令警界震撼,成为警方誓要捕获的首号人物。当时只要有大案发生,必然会连想到,这又是莫达清干的“好事”。 某一日,我报馆的资深编辑部同事接获一个来电,对方声称他就是莫达清。他自称藏有大批军火,问报馆是否有胆派记者到来采访。 资深同事听到对方的名堂时,可能已被吓呆,也可能担心采访同事的安危。这个约会当然不成事! 我们几个跑意外线的同事于事后知道后,都埋怨这位资深同事为何不与对方约定时间地点,好让我们闯一闯虎穴。(意想不到,这些军火现今收藏在警察博物馆,供人参观)。 对方是不是莫达清,无法证实。不过,从当年许多大贼都将《新明日报》刊登的“匪照”剪下放入钱包的迹象显示,黑道中人相当重视《新明日报》的“江湖地位”。 我与同事都深信,来电者应该是莫达清。 ++++++++++ 第二篇 在警方眼中,莫达清是一个狡猾之徒。虽然警方多次展开突击行动,但都被他预知风声,在最后一分钟及时逃脱。 但是,在民间的眼中,特别是住在怡保路一带的木屋区居民,却认为莫达清是现代罗宾汉(Robin Hood),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 木屋区的居民,互相认识。只要有陌生人进入木屋区,居民很快就会知道。自从莫达清藏身该处后,居民都提高醒觉,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立刻走告莫达清。 在如此环境下,警队根本难以进入木屋区。莫达清每次能够脱身,并非侥幸。 不过,警方不认同莫达清是罗宾汉的说法,反指莫达清很懂得收买人心,故意给钱居民乃是要他们作为他的耳目 。 当时负责追捕莫达清的警官,是担任市警特别调查组(SIS)主任并有罪恶克星之称的古拉星甘(S.Kulasingam)。参与行动的警官,包括一名洪姓刑警警官,他与古拉的警阶同是副警监。(数年后,洪警官提早退休,据称移民到澳洲)。 在莫达清横行的日子里,警方一直无法将他活擒。如何逼使莫达清现身,成为古拉急切的任务。 古拉脾性刚烈,疾恶如仇。他人如其名,因“古拉星甘”的名称,在印裔传统意指勇猛雄狮。他手下的多名猛将,对他又服又贴。 据传闻,古拉在无计可施之下,准备兵行险着,扣捕莫达清的父母及兄弟,以盘查莫达清的行踪,同时也借此逼使莫达清现身。 不过,古拉的建议受到洪警官的极力反对。洪警官认为犯罪者是莫达清,家人是无辜,罪更不应殃及家人,而且这样的手段,警队也不会光彩。 两位警官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决定权在古拉手中,而莫达清家人最终也被带返警局,数天后才获释放。 1975年11月22日深夜11点许,古拉离开谐街总警局独自驾车返回甘榜班丹住家,途中经过达卫士路的三叉路口时,黑暗中突然闪出数名枪手,向他连开11枪。 坐在车内的古拉虽然带有佩枪,但他根本没有还击机会。在枪林弹雨之中,其中一弹贯穿车门射入古拉体内。 古拉中枪后尚能保持镇定,他立刻踏足油门驾往约两公里外的蕉赖警局,由警员送往医院。 经过医生抢救,古拉大步迈过死亡关。他身中的子弹击破他的肋骨,然后穿过肝脏再擦过肺部,伤势相当严重。他能够在11枪射击下逃过一劫,算是奇迹。 事后调查,当晚开枪狙击者,乃是莫达清与同党。莫达清是因不满家人被扣,而采取报复行动。 约五个月后的1976年4月7日晚,古拉率队围捕一批藏身在八打灵再也百乐花园住宅的金店劫匪时,被枪匪开枪击中腹部,离第一次中枪的伤口只差吋许。这次他再逃过一劫。这是后话。
“阿黄被杀,弃尸在甲洞一个偏僻荒野……”。周日早上我们一群记者在谐街警局探到这个消息后,立刻紧张起来! 阿黄是莫达清的最得力助手,他为何被杀,如何被杀,都是我们急欲采访的“正料”。 由于周日刑事调查部主任不会到警局办事,所以我们无法向他查证。唯一方法,是先到现场查访。 当时我们约有七八人,有来自中文报,英文报及马来报。我们急急脚的,分乘两辆车赶往甲洞。(当时各报记者关系相当融洽,互相都有照应及可以共车)。 在取道古晋路驶往甲洞方向之际,跑在前头的轿车突然失控,翻了几个筋斗后,整辆车变成四辆朝天,停在路边。 我和另几位同行坐在另一辆车,看到前头的轿车翻覆后,惊慌之余连忙停车,并跑上前准备给予援助。 幸好车内的数人尚能自行的从车内爬出,众人只是轻微擦伤,算是不幸中之大幸。惊魂甫定后,我与原本坐在第二辆车的同行继续前往现场,而因翻车受惊的同行,则留在该处善后,再返回警局等消息。 数日后大家重遇,谈起翻车惊险一幕,各人都涅了一把冷汗。逃过劫数的马来报记者心有余悸的说:“这几天我追访车祸新闻时,不再如以往一般先问有没有人死,有多少个人死了。这次翻车无事,我才知道生命可贵!” 当日阿黄被杀,据称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指阿黄是在一场私会党争霸战中,被敌对一方枪杀。 莫达清在“360”私会党冒出头后,霸占了怡保路一带。与怡保路毗邻的增江新村及甲洞,却是“五指山”私会党的地盘。 莫达清等人成功劫走安邦路跑马场的解款车廿多万令吉后,各人分赃,他则得到4万令吉。 据称莫达清准备将势力扩大,于是利用分到的钱带到泰国购买大批军火,包括千粒子弹、手榴弹及枪枝等。 甲洞是一块肥肉,莫达清准备进军甲洞抢夺“五指山”的地盘。在一次谈判破裂时,双方发生冲突,“五指山”的首领及阿黄被杀。 第二个版本,指阿黄是被莫达清清理门户时,中枪身亡。 在莫达清的组织里,阿黄是坐第二把交椅。当势力即将扩大时,阿黄起了异心,对第一把交椅虎视耽耽。 当莫达清知道阿黄有意反叛及抢夺他的大哥地位后,两人约定在甲洞一个偏僻荒野地区谈判。 据称,为了解决这场纷争,双方同意模仿牛仔片的生死决斗方式,以定高下。 两人各持手枪,背靠背,然后分开,各慢步向前行。当旁边的同党喊到第30声时,两人急速转身开枪。阿黄身手不够敏捷,被枪法奇准的莫达清击中。 这两个版本,警方不愿证实,也不愿否认。不过,据事后的资料显示,第一个版本的可能性较高。 阿黄逝世后,莫达清的得力助手,余下两个。他们是邦咯仔及细仔。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