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南之旅之二:峇株吧辖
柔南之旅之二:峇株吧辖
2015年5月31日上午10时半。从龟咯出发,沿着马来半岛西海岸的主干道路行驶,途径小笨珍、大笨珍、亚逸巴礼、文律、新加兰等地,全程93公里,历时约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峇株吧辖(Batu Pahat)。车子一靠近华仁中学时,我的心弦立刻拨动起来,很想进去这所马国柔佛州著名的独中参观。
由于事先没有知会学校,本来不敢贸然闯入。然而,一想到路途遥远,经过这里几回了都不曾进入学校参观,就斗胆将车子开进校园,停了车就准备和保安人员打声招呼。保安人员只是对我们点头微笑,并未问明我们的来意。我当他的微笑是默许我们前来参观,因此就很放心了。来到这所依山而建的学校,心情实在舒坦。天气的炎热,加上参观校园的欲望强烈,我感觉身上的血液更是炽热。我开始在校园里走着,并用手中的手机摄取在新加坡学校里没有机会看到的景物。
离车子不远处就是振华综合大楼。这座大楼的墙上镶上了一幅对联:“金碧辉煌振杏坛光明远大,友爱团结兴华教春风满楼。”看到这这幅对联,不难想象华教在马国的艰辛和坎坷,以及马国华社里的有识之士坚持捍卫母语和母族文化的决心!认识独中历史的人们都知道,独中要在马国生存,不但没有政府的资助,还要面对种种主客观的挑战及威胁。教育工作者在面临这种严峻的考验时唯有站稳立场,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了。想到这里,我内心高呼着:“独中的教职员们,你们辛苦了!”
看了这幅对联,我的心情沉重了好一阵子。走到一座教学楼,看到了墙上写着“学静学动,成人成材,有为有容”这十二个大字。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却涵盖了全人教育所应有的品格,可说是德、智、体、群、美五育兼备——即学会静,又学会动;学会做人了方能成材;有所作为了也要懂得包容。这是多么崇高的办学理念啊!在校园里走着,发现学生们都是规规矩矩的,而且还很有礼貌,相信是与学校贯彻落实这个教育理念有关。
转身一看,前面就是女生宿舍了。伫立在宿舍前面的是一座白色的孔子塑像。将至圣先师的塑像伫立在校园里,而且是在校园里比较高的位置,孔老夫子似乎时时刻刻在叮咛着莘莘学子要努力求学,珍惜学习的机会。往前走约20米,可以看到写上“华教基石”的石碑,看了又是令人血液沸腾!校园里一再地出现与华教有关的字眼,就是要提醒莘莘学子要珍惜母语教育,并将其发扬光大,真可谓用心良苦。看到华仁中学的学生热爱母语的情况,想想彼岸石叻坡华族子弟对母语的轻蔑,怎一个“寒”字了得?
石碑旁边,摆放着不少学生的艺术作品。走到礼堂前面,又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来自各个班级,种类繁多,无论是写实的或是抽象的,都创意十足。学生们主要都是围绕着人文主题进行创作的。其实,要找出空间容纳这些作品本来就不容易,要将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品摆放在恰当的位置更是煞费心思。校方将这些作品摆放在校园里,除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发挥创意的平台,更是对于学生的努力的一种肯定。
观赏了学生作品,我继续走到篮球场。看着图书楼墙上庆祝学校创办70周年的对联,我轻声地念着:“华族-协力-护持-七十寒署-传文化,仁者-躬行-作育-三千子弟-效先贤”。工整的对仗,蕴含着多少热爱母族文化的先贤和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及牺牲啊!再转身看了门口牌楼上“学静兼学动,进步再进步;成人又成才,有为且有容”的办学理念,简明厄要,但寓意深远。相信华仁中学的学生求学时会以母校为荣,毕业后母校则会以他们为荣。
离开华仁中学时,看着沈慕羽老先生这位华教斗士题的“华仁中学”这四个大字,顿时想起了屈原<离骚>里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到华仁中学,短暂一瞥,无限崇敬。离别依依,却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
几分钟后,车子来到了市区。这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肚子早已在闹革命了。锁定目标,直奔顺来粿汁。来到顺来粿汁,还得排长龙,幸好有位子坐。等了超过三十分钟,食物才送过来。然而,想到这里的粿汁粿滑汁香,配料味美可口,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食物一送到,马上先祭五脏庙,斜对面的天后庙也没有力气走进去上香了。一碗粿汁,一盘淋上卤汁包括卤蛋、三层肉、豆干、豆卜、猪肠、猪血和咸菜的配料下肚,仿佛置身仙境;再来一碗爱玉冰,暑气全消,简直有说不出的快活!
饱食一顿后,本想马上逛街,但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只好在咖啡店休息,一直到了快三点了才出发。穿街走巷,最喜欢峇株吧辖市区内的街道了。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牛车水或后港五条石林大头路一带。然而,就是喜欢街道两旁的老旧双层楼店屋。斑驳的砖墙,仿佛是垂垂老矣的长者,守护着微弱的烛光。老,是历史的见证;旧,是时代的冲刷。这一栋栋老旧的建筑物,背后肯定都蕴藏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陈年往事,或是可歌可泣,或是血泪斑斑,就不晓得谁有那份闲情去倾听它们述说?
在峇株吧辖市区逛街,总免不了要走进布店街。顾名思义,所谓布店街,就是以售卖布料为主的街道。一走进这条街,各式各样的布料就会出现在顾客的眼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除了售卖布料,布店街里还有几家有名的嫁妆专卖店,售卖着各种各样的嫁妆,而且是任何籍贯的都有。谁家里要嫁女儿的,几间嫁妆专卖店的老板除了会笑逐颜开,还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方便前来为女儿办嫁妆的安娣。我对布料向来不感兴趣,但对于传统嫁妆却很有兴趣。因此,每回到峇株吧辖市区,肯定不会错过到嫁妆专卖店走走,看看峇株华人是怎么保留婚嫁的传统习俗的。
离开布店街,峇株吧辖之旅就告一段落了。车子往亚逸依淡的方向开着,过了大约半小时就来到了黑水镇的中心。停下车子,本想买些藤器和其他家庭用品,却发现那些货品和我们去年看到的没什么两样,于是就决定不买,直接往收费站的方向开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马国的南北大道还未通车之前,马来半岛西海岸南来北往的车辆都会经过亚逸依淡,旅游巴士更是大批量地把新加坡游客往这里送,因此这一带非常繁华,商店的生意非常红火。眼看亚逸依淡中心的商店如今如此萧条,也只能感叹繁华不再了。
晚上,由于下着大雨,我们拐进了古来再也的一家餐馆吃晚餐。那里的食物不算贵,但却乏善可陈。吃完晚餐后继续赶路,没想到在马国的关卡却遇到堵车,还整整堵了将近两个小时。幸好回到大士关卡时通畅无阻,真是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回家的感觉,真好!
一段柔南之旅结束了。然而,我脑中还出现了在龟咯巴拉煎加工厂参观巴拉煎的制作过程,以及在龟咯村口和长者以闽南话闲聊大伯公的情景。在峇株吧辖华仁中学的逗留虽然短暂,却加深了我对马国独中的认识。峇株吧辖市区的老旧街道,的确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亚逸依淡中心的没落,或许是这个小镇的宿命。一段感性杂揉着理性的柔南之旅结束了,它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拥有时是草,失去时是宝”的道理。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