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俱乐部

                                                                                                                                                                                                                                                                                                                                                                     记得常回家看看!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

李荣德访谈录

昨日新明日报的问与答栏目,刊登时因篇幅所限,删减了一些,为了感谢为我按赞及留言鼓励的旧雨新知,现在就把原
有的问题及答案与您分享,有兴趣的话就随便看看吧!谢谢

1)请问当年是在一个怎样的因缘巧合下,加入广播界?
小学时加入丽的呼声少年儿童话剧组,开始走上广播的路,服完兵役后被聘为新加坡电视台配音组首三位全职配音演员之一,后来到台湾继续升学及配音4年,回国后在933醉心频道当兼职播音员及958城市频道新闻播报员,一年后受邀协助成立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服务14年半直至2008年8月电台关闭。

2)你担任配音演员近8年后,选择到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留学,先就业再留学,你觉得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为何会选择政大?留学岁月,对你的广播配音生涯有什么帮助?
有了工作经验、人生历练加上学习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及消化课堂上的知识,我比同班同学年长十岁左右,但每年的总平均都在80分以上,大二那年名列全班第三名,毕业时荣获优秀侨生奖,对许多同学来说还起了激励他们的作用。由于新加坡很少朋友到台湾上大学,报名时我只知道台大,当获知被政大录取后才知道政大也是一家许多台生的首选大学就决定辞职赴台,一进入政大校园就爱上它了。很幸运地,我顺利地在台湾达成半工半读的愿望,抵台半年后我就开始课余在台湾配音的工作,有机会和许多高手及前辈一起配音,除了电视影集配音,还为电影及动画片配音,这些都是当时在新加坡没机会尝试的,我也很幸运地为很多广告录音,因为台湾的配音员是自由身,不属于任何一家电视台,可以到处接工作,因此在不影响课业的大前提下,我真的忙得不亦乐乎!也提升了我的配音技巧,丰富了我的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我也掌握了台湾华语的发音,让我回国后能为国际卫星电视台录制在台湾播出的节目预告片,90年代初曾同时为迪斯尼、HBO、Discovery、AXN、MTV、ESPN等频道录音。

3)你是台湾首位独挑大梁,将美国电视节目《欢笑一箩筐》(American Funniest Home Video)配成华语的配音员,也是首位进入台湾配音圈的新加坡人,你怎么看台湾和新加坡的配音圈?
台湾的电视配音进度很快,一般配影集只彩排一次或两次就正式录音,配音演员必须自己现场改稿,增删字数,配一部影集不会超过8名配音员,动画片更少,由一位领班负责分配角色及监督录音,而当时在新加坡电视台的配音则可谓劳师动众,除了有近20位全职配音员,还有一名总监、7、8位导播、几位助导、剧本编写员、剧本编审等等、加上好多录音员,整个配音组非常庞大,开销也很大,记得当时一位戏剧组高层在我离职时对我说,配音组这种运作方式迟早玩完,果不其然,一语成谶!
在台湾播出的美国电视节目《欢笑一箩筐》(American Funniest Home Video)第一系列是我首次独自完成配音的节目,除了一人扮演不同的声音(包括猫、狗、鹦鹉等),有时我还得自己控制机器录音,真的是单人作业,非常有成就感!而节目播出后受到台湾观众的喜爱更让我有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4)您曾在电台主持过那么多节目,觉得哪一个是自己的代表作?
从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启播到关闭,我制作过不同类型的节目,也到过中国福建、广西,印尼雅加达、棉兰、泗水、万隆、北干巴鲁、日惹,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古晋、亚罗士打、金马伦等地采访,制作特别专题节目,而留给听众印象最深的节目应该是《听众园地》,除了播读各地听众的来信,我也设计了一个单元《有空来坐坐》,每期请世界不同地区的听众谈谈他们听节目的感受及介绍他们居住的地方,借此促进友好的空中交流,直到今天我遇到国内外的一些听众,他们一定会提起这个节目。

5)您曾担任过播音员、新闻播报员、配音员、副节目总监、节目编导等,那一份工作是您最享受的?当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哪一个职位?为何会选择当“自由卖声人”?
我真的很幸运,举凡与声音有关的工作我都从事过,每一种都有它的满足感,我自己最享受的应该是配音,因为这工作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压力,而我最不喜欢的是当副节目总监,就像好演员不一定是好导演,我最不喜欢开会及行政工作,或许有人说我胸无大志,但我宁愿做我喜欢的事,这也就是为何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关闭后我选择离开新传媒,因为与其把我发配去一个不能让我发挥所长,备受压力的部门,不如让我开心地做个自由卖声人,也许收入少了,但保住了尊严,保住了健康!

6)您觉得一位成功的广播员该具备什么条件?有什么特质?网络盛兴,觉得广播是否逐渐没落?
一个成功的播音员最基本的条件是语音绝对要标准、规范化,不能以讹传讹,误导听众,因为有很多听众收听广播也同时学习华语发音,当然咬字吐词清晰也很重要,不能因语速太快就吞字,模糊带过,播报新闻或说话时应该段落分明,不能拖泥带水,其实这都是基本功,进而还要有个人特色和声音魅力,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听众喜欢并期待与你空中相会,就如一些杰出的广播前辈,虽然已退休多年,但他们的声音和制作的节目却一直叫听众缅怀回味。
虽然网络兴盛,但广播还是不能被取代,尤其是驾车人士,一开收音机就能接收路况消息,广播节目也是许多家庭主妇及乐龄人士的生活良伴,当然也许将来广播也许会全面网络化,但广播电台的节目应该是电视取代不了的,就像我服务的前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就曾经传遍整个东南亚及中国,许多年轻听众就是透过网络收听及下载我们的节目,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中文节目的下载率当时更是超越本地电台

7)您也担任华语老师,请问有那些名人是您的学生?
我向来非常愿意和人分享我的朗读经验,一般我的学生都是学习朗读为主,我曾为百力果培训学校百多位的老师上朗读课,曾经教过的名人学生则有新传媒才华新秀陈侠中、交通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吕德耀先生,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一位来自美国修读亚洲研究的大学生,虽然他作为交换学生只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一年,但他却不放弃学习中文,把它在美国的中文课本带来要我给他补习,他的学习精神让我为许多不想学华文的狮城华族后代汗颜。

8)1995年与配音导师王玫女士一起获选为《李光耀回忆录》唯读光碟录制旁白,当时有与建国总理接触过吗?令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当初接到这个工作真的既兴奋又紧张,幸好是和我的配音导师王玫女士合作,顺利地完成重任,当时并没有和建国总理直接接触,主要是制作团队监督录音,那时的感受是倍感荣幸,据说是全国性挑选才敲定中文版由王玫老师和我旁述,英文版旁述员则是两位非常资深的新闻播报员,而我应该是那时资历最浅的吧?!

9)除了广播,你也参加茶阳(大埔)的客家歌曲班,为何会想要参加这个歌唱班,本地会唱客家歌曲的人多吗?你觉得应该如何吸引更多人加入?
我是大埔客家人,从小就有浓浓的客家情意结,但却苦于少有机会接触客家文化,直到进入千禧年之后,新加坡会馆才陆续有客家歌曲班,我是在2005年加入茶阳(大埔)会馆的客家班,开始学习传统客家山歌及各种不同曲风的客家歌,圆了我学唱客家歌曲的心愿,过后更进一步到过马来西亚各地及中国表演,本地目前有几家客家会馆组织了客家歌曲班,总人数应有一百多位,可惜的是因为本地年轻人大部分已不会说方言,所以很难吸引他们加入,我们只能尽量到处表演,先引起大家的兴趣,目前我当团长的茶阳(大埔)会馆客韵团团员就有好几位不是客家人,经过我们茶阳客韵团几次受邀到马来西亚演唱后,也带动彼岸客家乡亲对学习客家歌曲的兴趣,要我们提供歌曲资料给他们,马来西亚倒是有年轻人愿意学唱客家歌曲,中国和台湾的客家子弟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我们对传承客家歌曲还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