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俱乐部

                                                                                                                                                                                                                                                                                                                                                                     记得常回家看看!

2018年8月16日星期四

陈平同志生平

 陈平同志生平:1924年10月19日出生于马来亚半岛霹雳州的实兆远。父亲经营一家修补脚车和轮胎的小店铺——万丰隆。曾接受华文教育到高中。
1940年1月,成为马来亚共产党的候补党员。7月4日,正式成为马共党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入侵马来亚。被提拔为马共怡保县县委。马来亚全面沦陷后,受命领导霹雳州的一支抗日游击队,随后被编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五独立队。同时负责马共与英方敌后人员查普曼的联络工作。

1943年7月前后,被任命为霹雳州委书记,时年不到19岁。
1943年下半年至年底,前往霹雳西海岸接应受英军东南亚最高司令部派遣,乘潜艇到达马来亚活动的以戴维斯为首的136部队人员,并安排这些人员及其装备,包括秘密电台到达内陆布兰丹山区,给他们提供庇护和物资供应。
1943年12月底,亲自布置在布兰丹营地举行的马共与英军之间的关于抗日合作的会谈,结果双方正式达成抗日合作协议,英方答应向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提供武器、弹药、资金和培训,以进行反抗日本占领的军事行动和准备配合盟军的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在日本占领期间,人民抗日军与日军进行了约340多次的大小战斗,共毙伤敌人5,500多人。日本投降前夕,除原有的独立队(称老队)外,为了与联军合作抗日,又扩建了8个独立队(称新队,其中有3个是原来的老队),合计共有67个中队,9,900百多人,加上全马各州的后备队,抗日自卫队等群众武装组织,成员共达45,000多人,建立了广阔的游击区和根据地,解放了全国一半的乡村地区,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不少中小市镇,形成了对敌人控制的大城市的包围局面。英军重返马来亚前,人民抗日军纷纷进驻城乡,在各地建立人民委员会维持秩序。
1945年9月,被任命为马共临时中央委员会5人成员之一。
1946年1月,出席了东南亚司令部盟军最高统帅蒙巴登海军上将在新加坡市政厅大厦主持的特别授勋仪式,他本人和其他7名代表都获颁缅甸星勋章和1939/1945星勋章。 
1946年1月底,莱特主持召开第八届扩大的中央会议(“八扩”),选出由13人组成的新中央委员会,及5人的中央政治局,陈平也是政治局成员。
1946年12月和1947年2月的两次中央会议上,陈平与杨果开始了对莱特的错误进行斗争。
1947年3月5日早上,莱特偷偷地逃走了。陈平受命揭开莱特失踪之谜和收集莱特失踪的所有证据以提交中央。
1947年5月,揭发莱特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大内奸,并决定把他清除出党。
1947年6月,马共召开了第九届扩大的中央会议,并产生了以陈平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1947年8月,英国政府决定向他颁发“大英帝国勋章”(OBE)。
1947年12月,由于战后马来亚各族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自由的运动以及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马来亚共产党的声望和影响力遍及全马,而且组织了多次的工业行动和总罢市。
1948年3月,陈平领导下的马共中央委员会决定,为最终要爆发的武装斗争作出准备。 
1948年6月,英国颁布全马进入紧急状态令,马共被迫拿起武器,进行抗英武装斗争。
1949年2月1日成立了以陈平为主要领导人的6000~8000人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1949中至1951年间,民族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活动,并先后 3次向英殖民军发起强大攻势。至1951年 8月,民族解放军将游击区扩展到马来亚领土的2/4以上。
1951年10月6日英国驻马来亚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钦差大臣葛尼在一次意外的伏击行动中被击毙。英国自1950年底以来,除了加紧军事上“围剿”行动,同时加紧推行镇压人民支持游击队的措施,把超过五十万乡村居民用武力关进铁丝网围着的“新村”里,企图切断游击队与民众的联系和粮食来源。
1951年10月主持中央会议,制定了著名的《十月决议》,纠正了战争初期的一些过激行动。
1953年底,在马来亚内地与英军转战了4年多的以陈平为首的中央总部及其他马共游击队已先后转移到泰马边境的勿洞地区坚持作战。
1955年12月,马共中央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司令部代表“吴兴”的名义发表一项和平声明,宣布愿意与以巫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等为代表的马来亚政界代表团举行会谈。
1955年12月28日,以马共总书记陈平为首、拉昔•迈丁和陈田为团员的马共代表团同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东姑阿都拉曼和新加坡首席部长马歇尔在马来亚北部的华玲,举行关于恢复马来亚和平与稳定的局势的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马来亚当局在英国政府的压力下,不仅拒绝了马来亚共产党的关于给予马来亚人民以民主自由的建议,反而蛮横无礼的要求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导致谈判失败。
1959年10月,马共召开“十一扩”,决定采取偃旗息鼓、等待时机和转变斗争方式的方针,同时决定派陈平、李安东和陈田等中央领导人出国。
1960年12月,陈平等开始了长途跋涉充满险阻的出国之旅。
1961年4月,抵达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受到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劳动党其他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并曾与黎旬等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谈。
1961年夏,陈平从河内飞抵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当年中共总书记邓小平曾与他进行多次会谈,并提出要求马共重新开展武装斗争的建议。三个月后,陈平受苏联共产党的邀请,率领马共代表团参加苏共22大代表大会,并观赏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4周年的红场阅兵典礼。
1961年7月底,在国外的陈平确认了我国“坚持”武装斗争将得到有关兄弟党的支持,他以中央名义电告边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边区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一致表示接受“重整旗鼓,积极坚持”的武装争的新方针。
1962年6月,边区开始实行《新方针》,执行“三大政策”(巩固内部、发动群众、利用矛盾),根据地出现蓬勃发展局面,突击队向南挺进。
1965年3月和1967年1月,陈平在中国期间分别两次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第二次见面时,毛主席亲口答应陈平提出的要求中方协助马共建立电台的建议。
1969年11月中,设于湖南的《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开始播音。
1980年4月,在陈平主持下,马共召开了第十二届扩大的中央会议(“十二扩”)。总结了实行《新方针》以来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
1981年6月30日,由于毛泽东主席于1976年9月逝世后,马共历史上第一个电台《马来亚革命之声》结束播音,但马共自己设于泰马边境的《马来亚民主之声》电台翌日接力播音。
1982年6月20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改名为马来亚人民军。
1985年在党庆50周年前夕,马共中央发表了“四•二九声明”(《为实现当前时期的具体纲领而斗争》),表明马共寻求迅速制止殖民地战争延续的决心。
1989年马共与马来西亚及泰国政府就结束武装斗争问题举行三方高级谈判,陈平于1989年10月飞抵曼谷,亲自参与了最后一轮谈判。
1989年12月2日,马共与马泰政府本着互谅互让的和解精神达成了停战协议,签署了三方《合艾和平协议》。过后,陈平亲自主持了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发生的肃反扩大化的平反工作,为在这场运动中含冤死去的人员平反,追认他们是烈士,并对其家属进行安抚和给予一定的赔偿。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陈平数次提出回马定居的申请都被无理拒绝。
2003年和2004年陈平回忆录My Side Of History、《我方的历史》英文本和中文本先后出版,执笔者是著名澳大利亚记者伊恩和诺玛夫妇。
2009年11月30日,出席庆祝《合艾和平协议》签署20周年的纪念大会。参加这次纪念大会的还有马共主席阿都拉•西迪、马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阿海等。
2010年8月前后,陈平坐着轮椅到泰南和平村去探望居住在这里的几个村的战友和同志们,这是他最后一次的公开露面。
2011年一度曾误传他已病逝。
2013年9月16日凌晨6时20分(大马时间7时20分),从16岁参加马共起,毕生为马来亚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了整整七十多个春秋的陈平终于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享年89岁。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