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一部从马来西亚北海经泰南合艾北上曼谷的国际列车上,载着一批同是前往吊唁陈平的老人,包括邀约我两夫妇前往“见证历史”的老友夫妇。

我在日前发表的“送别陈平”一文中曾提到:

“列车从北海抵达《1989年和平协议》签署地点合艾,已是晚上8点。用过晚餐后,很多乘客都开始将座位改成床铺,拉上遮拦布寻梦去了。我不知到那一块块蓝色的遮拦布后卧虎藏龙着多少同路人….”。

后来才知道,其中一名同路人竟是当年新加坡政坛红人社阵国会议员黄信芳,一个被通缉而逃亡印尼15年,再通过中国,由空路前往泰南合艾,在泰马边区参加马共革命战争的80岁老人,一个离开新加坡前后50年却至今都不准再回新加坡的老人。

黄 信芳应该是当晚在合艾上车的,在曼谷下车后,才知道同是来自泰南邦朗和平村的还有其他七、八位,和他们谈起邦朗和平村时,如果不是他们希望我们一行人能在 归途中顺便到该村走一趟的话,我和黄信芳可能还是缘悭一面,甚至在从合艾前往邦朗村的那部改装客货车上和前座的那位谈了老半天,都还不知道这人原来就是黄 信芳,直至当晚在临时欢迎会上交换名片时,才知道原来就是他。

回到怡保,一口气看完他当晚送我的《黄信芳回忆录》后,才知道,他是一名曾获当时的新加坡国会议长批准请长假去逃亡的前国会议员,而且一逃就是50年,成了名副其实半个世纪都还未销假的长假,这应该是“健力士”的一项世界纪录,也是民主的一大讽刺吧!

根 据《黄信芳回忆录》一书的简介,黄信芳的队名是一民,1934年8月27日在新加坡出生(祖籍广东花县);教育背景:新加坡云峰小学,技职中学;出身:农 民,工人;曾任公职:新加坡大芭窑区市议员,国会议员(1957-1963);1963年底至1978年底,流亡印尼长达15年;1979年至1989 年,在马泰边区参加国内革命武装斗争;1989年签署和平协议后,1990年随人民军下山,定居泰南邦朗和平村。

开始逃亡

黄信芳在他的回忆录中追述:“… 1963年9月新加坡大选揭晓两个星期后的一天凌晨二点,当局动用大批军警包围我和陈新嵘的住家,准备逮捕我们,但我们两人却侥幸成为漏网之鱼,没有抓到。”

当 时他和一齐逃亡的陈新嵘都已中选为国会议员,只等侯国会的召开和宣誓就职而已。对当时的过程,回忆录写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俩商量后,认为有必要征求 国会议长先生的意见。于是,我们决定先写一封公开信给议长先生,陈述我们的情况和处境,并向议长先生提出:(一) 我们两人已是大芭窑区和义顺区的国会议员,在此,我们要求议长先生如果能够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我们将会自动到警局去会见总警长; (二) 如果议长先生不能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请议长先生批准我们两人的长期请假,并希望最好能以书面给我们公开答复。”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议长先生就通过电台和各大报章公开答复,允许我们两人作‘长期请假’。就这样,我们通过特殊的途径离开了新加坡,过着长期流亡国外的生活。”

有趣的是,原来黄信芳当年是请长假逃亡的!从技术上看,5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还没有正式销假!这笔半世纪的糊涂账该怎么算?

我 没有必要重复黄信芳如何在印尼流亡15年的记述、在上队前在中国受到如何的礼遇、在泰南深山密林参加游击战争的艰苦奋斗,以及1989年和平协议签署后, 如何再两手空空的下山重过平民生活,这些都保留给读者亲自去体会。我个人对作者在“结语”中的下列几段文字则有着特别的感触:

“… 我们这代人,都力求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应尽责任和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寄望新一代人们能够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在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改革中,谱写出更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

“… 当工余之暇,我总会停伫于泰南美丽的邦朗湖畔,沉浸在它的湖光山色之中,神游于烟雨缭绕的天际,在世外桃源般的和平村中有战友相伴,回忆往事,往事并不如烟。烽火年代已过,人也古稀… ”

“… 我也常常引起遐思,在半岛的南端,是我生长和战斗过的地方,是我和友辈们曾经为她的自由而奋斗过的新加坡土地,我满怀着历尽沧桑的游子情思深深地为她祝福… 我渴望日后能踏上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乡土,在那土地上与亲人团聚…..”

很想回新加坡探亲

在我和黄信芳邂逅并同游邦朗和平村的那几天,黄信芳曾向我表示,他的确很想回新加坡探望他的亲人,只是一两个星期的探亲时间已足够,因为他已无意重返新加坡,新加坡也不再适合他居住。虽然他过去曾提出过短暂回新加坡探亲的申请,可惜,就是一直无法实现这个心愿。

我在想:人既然是政治的产物,政治也为解决人的问题而存在,为什么政治最后却容不下最原始的人性?我没参过政,我没有答案。

对 黄信芳的心愿,我虽然强烈的感同身受,但我到底只是一名过客,因为陈平在曼谷逝世而邂逅了这个已在国外流亡半个世纪的江夏同宗,我自量不能为他做什么,只 能通过面书和网络媒体,抒发我对一个曾为他的祖国付出如此高昂代价的人的那种感慨 -- 感慨他最后也像马来西亚的陈平那样,有国归不得。

黄信芳唯一可以自我告慰,也可能比陈平幸运一点的,可能就是他已决定当他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他是准备长眠世外桃源般的邦朗和平村烈士纪念碑下的。

作者按:要看《黄信芳回忆录》的朋友,可以联络:雪隆区:012-6101-970 (Neo), 012-2611-807 (Lee);槟吉玻:012-4866-433 (Hor);霹雳区:05-5272-672 (Fan)